【台灣醒報記者郭琇真台北報導】309廢核大遊行雖落幕,不過擁、反核雙方依然是各自表述,沒有交集,擁核者批評,反核的群眾沒去考慮核四停建與經濟發展、電價的關係,且替代能源也非可立即供應,反核者則認為,擁核者都避而不談核能安全以及無解的核廢料處置問題。對於這樣的現象,受訪學者認為,目前能讓雙方達到溝通的關鍵,就在於政府資訊公開的程度。 309廢核大遊行剛落幕,據這次22萬人參與遊行的規模和近期各媒體的民調資料都可看出,反核聲浪確實已逐漸擴大,不少民眾都因核能安全與核廢料的問題而轉向反核,不過政府與擁核民眾對廢核後台灣經濟和替代能源的擔憂也非無理,於去年5月停轉境內所有核電廠的日本,近日也因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展開檢討、甚至打算重啟核電廠。 資深媒體人曾建華於臉書上指出,反核雖打著環保的旗幟,卻不敢說其他的發電方式更不環保。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也說,反不反核應該要等到相關核電資料的基礎事實分析報告出來再談,他說,反核不能單靠核安以及核廢料的問題來支撐立場,還須思考未來長遠的電力供應、替代能源等問題。 針對擁核與反核的各自立場,政大公共行政系教授陳敦源以及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都認為,政府將「資訊公開」,才能讓這場公民辯論或核四公投有事實數據可以判斷。 林子倫認為,核電問題演變至今,台電和原能會的說法已無法取信於民,而過去政府與民間在資訊的掌握上,總是站在一個不對等的狀態,因此即便現階段政府將資訊公開,這些資料仍會備受外界質疑,如此就會形成民間團體說一套,政府說一套的狀態。 「除了公開資訊,也要檢驗資訊!」林子倫強調,當民間與政府各說各話時,就會形成資訊打仗,此時民眾也就陷入要如何選擇資訊的問題。因此他認為,政府的資訊若無法取信於民,那就應該將民間團體、學者和專家等人都納入此次的資訊公開作業中,讓這些第三方單位能公開進行資訊檢驗,如此才是社會各界能共同討論的數據。 林子倫說,擁核與反核最大的落差且不能改變的就是在於價值的選擇,雖然價值無法輕易更改,但是事實數據卻是可以討論,因此政府公開的資訊內容能否讓全民相信就變得很重要。 陳敦源亦指出,在民主社會中,要讓大眾對公共議題的論述邁向完全理性的討論是不可能的,因為就心理學觀點來看,人在吸收資訊上有選擇性,所以公眾的討論最多是「有限理性」的狀態,但過去台灣社會對議題的討論,都沒有達到現在這樣的程度,所以政府須先將手中握有的資訊公開出來,讓全民共同檢視,在一定程度的理性下,再進行討論。 圖說:學者認為,擁核與反核雙方要展開溝通的契機在於政府公開的資訊。(photo by 郭琇真 /台灣醒報)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 ||||||||||||||
熱賣商品推薦 | ||||||||||||||
|
|
|
更多好康商品
http://moneychuang.pixnet.net/blog
http://fun5uf7i8c9o9.pixnet.net/blog
http://en0636.pixnet.net/blog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