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資訊真實與否直接關係到資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是否合理有效。根據中國大陸《會計法》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核算必須提供真實、合法、準確和完整的會計資訊。鑒於此,以會計資訊有關的基本理論為出發點,論述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以期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資訊的品質。 一、會計資訊的概念 會計資訊是用於體現特定會計主體價值狀態及其經濟活動中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狀況的經濟資訊,具體而言,它反映其服務的會計主體在一定時點上的財務狀況和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等內容。 二、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 1.由於會計標準的局限性導致會計資訊失真。會計制度、會計準則、會計技術本身的局限性是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的一個客觀因素。與世界上許多事物存在模糊性一樣,會計資訊本身具有彈性化、模糊化的特性,也就是說會計資訊的“失真”在某種程度上是先天的。原因很簡單,會計學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假設之上的科學,並且存在對同一會計事項處理有多種會計方法供選擇等。如存貨計價的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辨認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產生不同的結果,我們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法,但無法證明自己結果的真實性。因此,會計方法的可選擇性模糊了會計資訊真實性的界限。 2.會計人員的過失性行為導致的會計資訊失實。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大,會計人員需要處理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涉及的面越來越寬。儘管電腦技術大大減輕了會計人員簡單勞動的負擔,但某些複雜勞動電腦仍是不可替代的,由於會計人員自身素質所限,其過失性行為引起會計資訊失實不可能杜絕。 3.會計缺乏獨立的環境,從而影響會計資訊品質。在現在的經濟管理制度下,會計活動屬於組織的管理活動,會計人員屬於組織的經營管理人員,他們必須接受組織管理者的直接領導。因為會計人員屬於組織內部成員,其工資福利,職務晉升等都受組織管理者的控制,所以會計人員與管理者合謀進行會計造假的概率就會很大,以至於影響會計資訊的品質。 4.會計監督體系不能有效的運行,監督會計資訊品質的力度不夠。會計監督弱化,會計監督力度不夠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建立的組織內部、社會及政府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未能有效運行。在社會監督方面,會計師事務所及審計部門的監督力量不足,以及政府的立法不完善也使會計監督體系不能有效運行。 三、提高會計資訊品質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治理會計資訊失真已成為當務之急,筆者認為,消除會計資訊的失真,要治本治標雙管齊下。從外部來說,要淨化外部環境,強化外部監督機制,完善法規;從企業內部來說,要加強會計控制建設,並要提高財會人員的思想品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做到標本兼治。 1.控制和引導單位負責人的行為。單位負責人是關鍵。《會計法》第4條關於“單位負責人對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的規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利於從根本上解決內部控制秩序混亂的問題。因此,制止會計造假行為必須通過貫徹實施《會計法》賦予的會計職責和相應的法律責任。進一步強化單位負責人的會計責任,從源頭上堵住會計造假和會計舞弊行為。 2.提高會計人員的素質。會計人員作為財務活動的主體,會計的會計行為直接影響會計資訊的真實與否,會計人員的素質也直接決定了會計資訊的品質。因此,在抓好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基礎上,要制定會計道德規範,同時也要抓好會計人員的業務知識培訓和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建立優勝劣汰機制,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教育意識和品質、信譽意識。 3.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是規範財務會計行為、防範會計資訊失真的重要保障。由於企業組織的規模化、集團化和資本的社會化、大眾化趨勢以及兩權分離引發的以虛假會計資訊為手段的欺詐案件,企業如何提供準確、完整、可靠的會計資訊以最大限度地實現企業的目標,內部會計控制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4.構建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應會計報表為核心,能夠為會計資訊的加工處理提供更為科學的指導。會計資料的來源、製作、規範使用等應統一化,把好資料關口;會計資訊的運作機制應進一步科技化,採用先進科技成果,減少會計資訊運行中的人為“主觀隨意性”。 (大陸國研網專供,作者:楊娟 黃金嶺) 【中央網路報】 新聞來源: YAHOO新聞 | ||||||||||||||
熱賣商品推薦 | ||||||||||||||
|
|
|
更多好康商品
http://moneychuang.pixnet.net/blog
http://fun5uf7i8c9o9.pixnet.net/blog
http://en0636.pixnet.net/blog
留言列表